江门市教育局_职业技能_华体会官网赞助AC米兰_HTH网页版在线登录入口_hth华体官方下载app
详细说明

江门市教育局

来源:职业技能    发布时间:2024-11-10 03:50:26
暂无价格
产品说明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4年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江门市教育局制定《2024年江门市基础教育系统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线年江门市基础教育系统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方案

  2.“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师德主题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不断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着力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发展,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4年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决定于2024年9月在我市基础教育系统开展以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的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

  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主题,积极创新师德教育宣传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日常、形成习惯,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努力争做新时代“好老师”“大先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入学习领会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将思想政治建设与师德建设有机融合,在深学笃行中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立足教育教学岗位实际,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等六个方面深刻领悟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将教育家精神贯穿于教师工作全过程,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自我成长、自我提升、自我完善,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情况投身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共同凝心聚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严格落实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切实加大对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的学习宣传力度,帮助教师全面理解和精准把握其核心要义,并转化落实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做到应知尽知、应会尽会。要持续开展法治教育,切实提升教师法律意识和依法从教意识,加强日常师德监督,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引导教师以案为鉴、以案学法,自觉依法依规从教治学,不断的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要建立健全教师宣誓制度,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因地制宜组织并且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尊师、优师、惠师活动,逐渐增强教师职业的使命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要注重精神感召,加大培育、选树师德先进的优秀教师典型案例,通过媒体展示、事迹宣传、师德报告、育人感悟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浸润式传播和弘扬当代人民教师的良好精神风貌,引领带动广大教师见贤思齐、比学赶超,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要不断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决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准入、招聘引进、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聘期考核、项目申报、教学评价等工作的首要要求。要全面落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程,强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坚持对师德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实行“零容忍”,严肃查处学术不端、有偿补课、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构建风清气正的良好教育生态。

  征文活动。根据省教育厅工作要求,今年以“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开展第十四届师德主题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各县(市、区)各学校要格外的重视,密切配合,按照活动方案(详见附件2)要求组织并且开展相应活动,动员广大教师热情参加其中,确保专题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五、工作要求

  各县(市、区)各学校要格外的重视,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要逐步压实责任主体,明确任务清单,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取得实质性成效。

  要注重提升师德建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坚决防范、克服,将师德建设融入教师教育全生涯,有效整合思政课堂、网络课堂等资源,探索创新师德教育方式方法,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师德建设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化为日常、抓在经常。

  各县(市、区)教育局要认真总结本区域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的情况,包括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取得成效、有一定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下一步计划等,形成材料于10月15日前报江门市教育局人事与师资管理科陈志鸿,联系电线关于开展“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师德主题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的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培养我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根据省教育厅部署,江门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基础教育系统开展第十四届师德主题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

  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在岗教师,含民办学校在岗教师。

  围绕“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主题,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从深入把握党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与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的决心;充分理解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激活力增动力的重要性;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高尚师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抽象、概念化的师德理念转化为具体、明确、可模仿的现实行为;努力培养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砥砺奋斗、本领过硬的接班人等方面,进行思考与创作,展现我市教师自信自强、踔厉奋发的精神品质。

  各县(市、区)教育局汇总本地各校作品后,择优向市选送征文20篇(其中幼儿园组不超过4篇、小学组不超过8篇、中学组不超过6篇、中职组不超过2篇)和原创微视频1个;市直各学校(幼儿园)择优向市推荐征文2篇和原创微视频1个;各级各类民办中小学(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征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纳入所在县(市、区)负责报送的范围;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征文按所在学段分组报送。我局将汇总各单位报送的作品,经组织评审后,择优向省推荐。

  (一)征文体裁不限,既可论述、议论,也可叙述(真人、真事),也可以是经验总结等。征文题目自拟,篇幅以2000—4000字为宜。征文内容应紧扣主题、立意深刻、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各县(市、区)各学校选送的征文须进行文章查重(查重率不超过30%),确保原创性。一经发现、学术不端等行为,将予以通报批评。

  征文首页要注明文章标题、作者、组别、单位全称、手机号码、电子邮箱、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作者资料不齐全的将不予参评。电子版使用word2003及以上版本,文档名称统一格式为:作者姓名+标题(例:张三师德学习心得)。征文纸质版要求A4纸打印,一式一份。

  内文字体的要求:论文题目用三号黑体,居中;正文用小四号宋体;一级标题用四号宋体;二级、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引用部分用楷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图、表居中。

  各县(市、区)各学校推选提交的征文应按组别(幼儿园组、小学组、中学组、中等职业学校组)进行分类,提交的电子版也应按组别分入不同的文件夹。报送作品时,请一并填报《江门市师德征文统计表》(见附件2-1)。

  (二)微视频作品以优秀案例的形式呈现,应具原创性、教育性,主要反映本地区或本校教师良好精神风貌。视频内容应紧扣主题、立意鲜明、真实具体、生动传神、激人奋进、予人启发。视频限1280*720及1920*1080两种分辨率,格式可用WMA、AVI、MPEG、MKV等,原则上片长不超过5分钟,高清格式。视频片尾注明制作单位信息。作品以U盘报送,同时报送作品脚本,名称统一格式为:单位全称+标题。联系方式应附于脚本中,须注明:作品标题、组别、单位全称、联系人、手机号码、电子邮箱、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报送资料不齐全的将不予参评。另附纸质版《授权确认书》(见附件2-2),并注明奖状的署名方式。报送作品时,请一并填报《江门市师德微视频统计表》(见附件2-3)。

  (三)各县(市、区)各学校务必于2024年11月4日前将推选的征文纸质版、征文电子版、微视频(电子文档与微视频一并存入同一个U盘)报送至江门市教育局人事与师资管理科(地址:江门市蓬江区建设二路127号人事科,邮编:529000,联系方式,收件人:陈志鸿)。

  为确保此次征文与微视频征集活动的顺利进行,各县(市、区)教育局、各学校要格外的重视本次活动,广泛发动和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参加,做好本地本校优秀作品的评选和推荐工作。

  欢迎参与广东省教育厅“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微视频征集活动,感谢你单位给予的大力支持。

  为了使你单位创作的作品实现多种社会价值,号召更多的人关注师德师风建设,我们可能将你单位的作品用作在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师德师风宣传教育及其他相关工作中。因此,请你单位负责人在充分理解该宗旨的基础上,在下方的确认书上签名。

  本单位保证是师德微视频作品《 》的原创作者,未抄袭,对该作品享有著作权。本单位同意授权“广东教育”微信公众号、“广东教育传媒”微信公众号、“南方教育网”网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网站及微信平台等媒体播出,用于公益宣传教育活动。同意本单位创作的《 》无偿在电视台、网络等刊播。

×